连锁效应/线上线下整合打造商圈新样貌

整合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

连锁效应/线上线下整合打造商圈新样貌

2021-4-22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4-21 23:57经济日报李培芬(社团法人台湾服务业发展协会总顾问)
 
曾几何时,连锁企业最仰赖的经营资源——黄金店面,如今变得随处可得,并有更多选择,商圈风貌正在转变之中。

最大的转变就是店面闲置率大增,其次是业态的组成,更多的餐饮压缩了零售的存在感,服务业也不遑多让,医美、Spa、美甲,还有各式各样补习班。
 
社群经济发酵,许多新兴补教业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线上学习、实体的网路教学补习班、才艺班、手作班已不稀奇,老板养成班、二代学院…,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奇怪。
 
因此,未来商店的角色随之改变,若单纯只是销售、服务的场域,那么,存在的价值将逐渐降低,代之而起的功能是展示与体验。
 
展示的功能不仅仅是陈列而已,还必须搭配导购演绎,原本的销售服务人员,成为展示导购的演出者,卖场成为「秀场」与「舞台」,销售话术被情境剧本所取代,在现代人「有」中销售,卖的本来就是一种感觉,而不再仅限于需求。
 
体验则完全将商店升级为「行销的场域」,美国新一代珠宝商运用的正是人际沙龙,营造像姊妹淘聚会的场景,交换各式珠宝知识,看秀、评比,购买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再将眼光放大至商圈,台湾都市规划前瞻性不足,不过,40年就限制着城中心区市容升级,台湾六都都有新开发区和城中心区,新区老区并存的反差景象。
 
当然,各县市政府也都用文化、文创来为老区妆点,但又凸显了另一个问题,对于历史建筑的修缮、保存与运用,每每看见老建筑变成餐厅、咖啡厅,这就是保存并运用了老建筑吗?
 
而老建筑又如何融入周边环境,使之形成新的整体生活区域,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有的乡镇刻意保存了老街,但老街的凋零却是与日遽增,新世残像格外令人痛心。例如台北的迪化街,只有办年货时才会想起。
 
目前商业服务业店面运用的新趋势有五:
 
一、用短租取代长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快闪店,透过快闪饥饿行销,同时也营造稀缺的限时感,强化顾客对品牌的体验。
 
二、标准差异化店格:美学经济经不起美感疲劳的保鲜期考验,体验经济取而代之,一店一景思潮风行,正面增强顾客的体验。
 
三、布点中卫体系化:小型店灵活刁钻、旗舰店推高品牌,两者搭配群聚于商圈,既能吸引眼球,也赚得实惠,提供顾客更多体验。
 
四、开店行销一体化:连锁开店布局属于营运的工作范畴;行销则属于品牌部门的事务范畴,营运与行销携手合作,造店本身也能营造议题行销,例如:高级感的便利商店、200坪的便利商店,丰富消费体验。
 
五、商圈商店总体营造:商圈乘载商店、商店乘载消费、消费乘载需求、需求引领商业,商业服务业开店策重商圈,并非单一打造商店,商圈助推购买的体验。
 
商业店铺需求持续降低,「如何不增加店却扩增营收?」「如何用最少的店创造最大的营收与利润?」商圈结构正在转变,商业模式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改变。

选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