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经济学/虚实经济的天平

整合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

数据经济学/虚实经济的天平

2021-8-27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8-27 00:56经济日报王薇瑄(科技媒体作家/声鲜时采科技营运长)
 
台湾的疫情逐渐控制,大街恢复了熙来攘往,复苏经济的振兴券声浪不断,怎么发?发给谁?如何用?只要跟振兴券扯到关系的新闻,一眨眼就能跃上热搜排行。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振兴券使用范围排除电商,难不成是在惩罚数位转型的店家吗?
 
我认为这样的认知是偏差的,它忽略了实体与数位经济的境况与典范移转。
 
怎么说呢?其一,过去用来衡量国内经济的指标,多是大盘指数和街上人潮,但那是适用于实体经济的度量衡;台湾历经三个月微封城,街上空无一人,股票大盘却屡创历史新高,若旧制新用,该如何解释台湾的经济现状呢?
 
疫情发生后,实体经济式微,带动了虚拟经济成长,各式电子商城攀高了前所未有的业绩,不难理解,从发生交易的情境、在家上班的WFH或是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全是虚拟经济的主场,从一个相反的趋势就可以轻易看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典范已然移转,铁律生锈;若以过去的标准审视现在的世界,容易误判情势,解读错误,扭曲政府的美意。
 
其二,该如何定义「惩罚数位转型的店家」这回事呢?
 
大部分数位转型的店家只是多了线上购物的服务,实际店面仍营业的不在少数,生产一样的东西,只是多一个通路贩卖,也是投资未来的一种形式。
 
反观,只有实体通路的营业场所,才是遭受新冠疫情打击最严重的一群,而发放振兴券的初衷,本就该促进「实体世界」的经济活动吧?
 
还记得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海啸,政府为振兴经济,祭出3,600元人人有奖的消费券,那时智慧型手机没有今日这般普及,也没有大量的虚拟通路分食实体经济,满街都是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潮,这就是实体经济发达的真实与美好。
 
从小到大,不论是求学还是职场,社团还是家庭,人是需要与群体交流的生物。为了控制疫情,我们忍耐暂时压抑实体经济的发展,街上没有人潮,停办聚会活动,疫情后我们急迫需要的是群体的温暖,站在避免丧失人情与国家活力的基础下,振兴券赞助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完全正确的方向。
 
岌岌可危的,才给予帮助。政府毋需于数位经济锦上添花,而该于实体经济雪中送炭。
 
疫情数位转型数位经济

选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