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對抗新冠肺炎 要做長期抗戰準備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新冠肺炎 要做長期抗戰準備

2020-02-13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0-02-12 23:3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從去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官方正式公告武漢出現不明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迄今已逾40天,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認疫情尚未達到高峰,全球對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的飛航與人員往來的限制持續加大,各種跡象顯示,新冠肺炎的影響不下於17年前的SARS。

目前各國與企業在應對新冠肺炎時,常以SARS疫情的經驗作基礎,兩者均是冠狀病毒,但從目前的疫情發展來看,兩者仍有差別,這也關係到新冠肺炎的疫情何時能平息。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大陸官方在當年2月10日首度正式公布出現非典型肺炎,之後疫情傳向海外,直到當年7月5日WHO宣布台灣從疫區除名,疫情才告一段落,之後全球雖零星出現SARS病例,但均屬實驗室小規模感染,再無出現大規模流行。

目前樂觀看待新冠肺炎疫情者,多數認為新冠肺炎與SARS類似,當氣溫升高後疫情就會緩和;但悲觀者卻認為,新冠肺炎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演變為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疾病。從目前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低於SARS,但傳播力高於SARS的特性來看,新冠肺炎確實有可能不會因夏天的到來,如同當年一樣的邁向零病例。

近期各國已發現新冠肺炎出現沒有症狀的傳播者,加深了各國對防範新冠肺炎的警惕,SARS期間的衛生署長、副總統陳建仁近日警告,新冠肺炎的演變很可能「流感化」,與不少公衛專家看法類似,顯示我們對抗新冠肺炎的戰線極可能拉得比當年對抗SARS更長、更久。

SARS疫情出現時,當年只對世界各國第2季的經濟表現造成顯著影響,隨著7月以後疫情警報解除,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各國經濟迅速復甦。如果新冠肺炎「流感化」成真,我們就要以不同於對抗SARS的思維來做準備,對疫情影響的時間長度、人流物流影響的廣度,都要有料敵從寬的最壞打算。

今年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威脅更勝於SARS之處,在於相較於17年前,大陸當前扮演的世界工廠角色更為重要,從蘋果手機到各種民必需品無所不包,隨著大陸各省市陸續封城或半封城,產業斷鏈的危機正在加大。另一方面,當年SARS疫情出現在大陸春運結束後,勞工已經返回工作地,但今年新冠肺炎發生後,仍有大批勞工無法返回工廠,加上物流因疫情而受阻,不少產線苦於無原料與民工,即便復工,產能也尚未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觀察新冠肺炎疫情是否緩和,除了病例數外,另一個指標是大陸中央今年兩會是否照常舉行。如果兩會今年如期舉行,代表北京對防控疫情已有一定的把握,反之則代表疫情仍在浪頭上,大陸需要更長的時間壓低病例數。另一個觀察指標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都會區的封閉管理措施何時鬆綁,這四大都會區是大陸經濟的櫥窗,唯有疫情和緩,都會區恢復常態,大陸經濟才能逐漸回到正軌。

回過頭看台灣,雖然目前政府的首要工作在防疫,但不能小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新冠肺炎對經濟影響的時間可能超過SARS,對產業的影響廣度也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目前政府對新冠肺炎影響經濟的評估僅限個別產業,缺乏整體評估與應變方案,尤其經濟部近期忙著應對口罩之亂,以致於無法全心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威脅。

我們呼籲行政院必須結合國發會、經濟部等跨部會力量,儘速重新盤點今年的總經情勢,擬定各產業的綜合紓困方案。以最壞的估計來看,新冠肺炎不但不會在今年夏天絕跡,未來每年冬天都可能捲土重來,企業對抗新冠肺炎要做好長期抗戰與年年抗戰的準備。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