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五缺 政府要積極作為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解決五缺 政府要積極作為

2021-3-25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記者黃仲裕/攝影
記者黃仲裕/攝影

2021-03-25 01:19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因擁有產業聚落優勢與市場投資商機,吸引國內外企業持續加碼投資,在台發展先進製造、前瞻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進而成為支持台灣產業發展,推升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雖然吸引外資維持高動能,但是政府在積極招商之餘,也應正視基本的「五缺」問題,近年來不但沒有舒緩,反而更加惡化。若無法解決,將成為台灣吸引外資最大的瓶頸。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很重視五缺問題,定期親自主持改善投資環境追蹤會議,也確實有具體進展,外人投資稍有起色,但近年來政府改組,五缺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尤其面臨史上最大乾旱,各地水情吃緊,缺水竟成投資的最大障礙,政府的不作為再度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在2016年以前,台灣每年約吸引40~50億美元外人投資,而後政府進行法制變革,以及推動產業創新計畫下,在2016年吸引外人投資達到113億美元,為金融海嘯後的歷史高點。在美中貿易衝突升高,許多在中國大陸外商調整生產布局,台灣亦成為外商考慮的投資選項,2018年及2019年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均超過110億美元。2020年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對外投資大幅縮水,衰退幅度超過六成。但台灣由於防疫表現佳,展現產業的韌性與實力,外資仍積極前進台灣,吸引約92億美元的外資。

美中科技戰及5G、AI等新科技發展推升半導體的重要性,而台灣又扮演重要角色,吸引許多供應鏈關聯廠商來台或擴大在台投資。其次,在環境建置、風場開發與產業鏈逐步完善下,綠能產業亦成為近年外商投資台灣另一重點領域。

缺乏足夠電力、水源、土地、勞動力和人才等「五缺」問題,最早由全國工業總會的2015年白皮書所提出,而後不斷在國內及外國商會白皮書中被提及。特別是美國及歐洲商會的白皮書中,外商對於台灣五缺問題的關切,似乎已高過對於經貿制度改革的需求。

電力可說是五缺中最嚴重的問題,2017年815全台大停電,外資企業記憶猶新;而後也持續發生跳電,更是雪上加霜。雖然跳電停電已不常發生,但供電情況仍然吃緊;政府必須對用電大戶採用差別性累進電價來強迫其節電,以化解缺電風險。

最近電力問題又更為嚴重,國內企業搶購綠電,以及興建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三接)所衍生藻礁公投爭議。經貿首長也承認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台灣2025非核家園「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能源政策將無法落實。事實上企業所關心的並非仰賴何種電力來源,而是能有一穩定、充足以及合理價位的電力,並非僅是在及格邊緣打轉的供電系統。

除了電力問題外,最近也出現供水瓶頸的問題。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大旱災,在已經限制農業及民生用水下,工業用水仍不足,甚至還引發科學園區鑿井取水的荒謬問題。此次水荒凸顯台灣是多雨缺水國,要靠天吃飯的窘境。

目前夏季未至,但水電供應情況已相當嚴峻;特別是政府招商引資的一些重點產業,例如半導體及資料處理中心,又都是屬於高耗能產業。由此所衍生的新需求,未來如何走出缺水缺電的陰影,對台灣是一重大挑戰。

在新冠肺炎衝擊下,有效建構韌性供應鏈成為產業關注焦點,台灣具備安全、可信任及產業聚落完整等優勢,可以吸引外商來台布局。但是除了電力及水源問題外,土地、勞動力及人才問題也未見明顯改善,而侵蝕到台灣的優勢。例如最近即有美國媒體關心台灣乾旱影響晶片生產,而危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政府除了藉此展現科技產業在世界舉足輕重地位外,未來更必須以務實政策,來化解五缺投資環節的盲點。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