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教練/當責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高績效教練/當責

2021-7-16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7-16 00:30經濟日報 顏長川(資深企管顧問)

當責(accountability)是上個世紀全球最熱門的管理觀念,多數世界級公司都全力推動。中國翻譯成「究責」,香港翻譯成「問責」,都有更嚴苛的責任追究味道;台灣的管理界翻為「當責」,口氣緩和些,較具人性,但意義相同。

學會當責,它將幫助你經營自己、領導團隊與建立組織,乃至加值社會,全方位的交出成果!當責的人認為,目標一經承諾,達標僅是及格而已,會自訂130%的目標,萬一出了意外,打個八折還有104%,還算是超標!

在企管的範疇中,主管很像躲在高速公路彎道區的交通警察,盡責地用雷達偵測超速的汽車開罰單,以警惕駕駛人放慢速度;但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並未因此而提高,警察的取締是「事後追究責任」的作法,僅能治標,駕駛人必須能認清「事前承擔責任」:願遵守交通規則,維護自身的安全才是治本之道。

3M公司也喜歡用收發室來分辨負責與當責:盡責地把重要文件準時依規定寄出是「負責」;如再進一步確定對方是否收到這封重要文件,就是「當責」。當責的意義,已由原本消極的事後追究責任,提升到積極正面而公開的「事前承擔責任」。

通常,職場上若發生重大瑕疵,相關部門或個人最直接的反應是先找藉口推卸責任,當大家都自覺是被害者時,就開始相互指責、推託,形成blame-storming(批鬥大會),最後大家會推出一個代罪羔羊,這就是「受害者循環」,執行力和領導力一齊盪到谷底。

若要脫離「受害者循環」,需要將當責看成一種雙向關係,不只對自己承諾,還包括對同事、老闆、客戶和社會;它也是一種個人抉擇,提升個人處境、展示擁有權和達成成果;更是一種心靈合約,在「企圖心-態度-行動-成果」之間形成一條無形的鎖鏈,交不出成果就是違約,視同犯罪。

若能運用阿喜法則(ARCI ,Accountable、Responsible、Consulted、Informed)可推動跨部門專案,對抗各大小公司中無所不在的「本位主義」。

當責的人通常有三個態度:

(1)願做額外的工作:主動做三不管的工作,主動去搶做額外的工作而「當責不讓」

(2)站在主管的高度:至少要站在直接主管(一個層級)的高度,若能站在單位主管(二~三個層級)的高度更佳

(3)顧全大局的行為:能為全公司利益著想,表現出顧全大局的行為。

當責是管理和領導的靈魂,有些企業還當核心價值觀看待。當責的人會想盡辦法達成任務,而非用遍藉口推諉塞責,他們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沒有迴避、遁詞;從找藉口轉移到找結果。誠如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座右銘 :「The Buck Stops Here!」(責任推拖到此為止)。

罰單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