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2021-4-16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GDP成長的主力。報系資料照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GDP成長的主力。報系資料照

2021-04-16 02:36經濟日報 社論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GDP成長的主力。今年1~3月ICT與非ICT出口表現均亮眼,加以國際經濟復甦與全球半導體市場加速成長的帶動下,今年台灣出口將維持擴張趨勢。

剖析台灣出口旺盛的原因,一般多論及疫情使企業及個人生活數位化加速,在家工作等需求激增所形成的遠端商機,加上受惠於美中貿易戰與供應鏈斷鏈危機,使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出口表現優異,卻較少提及由景氣循環引發的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以及全球供應鏈結構改變等兩項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從供應鏈各節點需求模式來看,每個節點的供應鏈成員多利用其下游廠商的訂單量,作為估計市場需求的訊息。在景氣轉佳時,第一線零售商因銷量遽增,對品牌廠的商品需求升高。當其訂單增加X%,品牌廠推估未來銷售量將提升,並提高存貨量,其向上游OEM/ODM/EMS製造商訂貨量增幅將大於X%。同理,OEM/ODM/EMS製造商為因應上層大於X%的訂單並保證不斷貨,也會再向其上游的零組件供應商追加更多訂單。如此逐級往上,形成類似抖動長鞭時,越遠端波幅越大的長鞭效應。反之,在景氣衰退時,需求下滑,訂單減少或停止,也會發生變動幅度隨著供應鏈上溯而逐級放大的情形。

就實務面來看,相較於韓國有較多品牌廠商,台灣電子業在全球ICT供應鏈的位置多處於中上游,與終端需求距離較遠,長鞭效應相對顯著,例如2010年全球經濟復甦時,台灣出口年增達35.2%,幅度較韓國的28.4%為高;2015年全球經濟走弱時,台灣出口減少11.0%,幅度亦較韓國的減少8.0%為大。正因如此,自去年夏季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稍見舒緩,不少國家景氣明顯回溫後,2020年7~11月台灣出口即擴張8.3%,表現較韓國的-0.6%優異。

另一方面,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結構改變亦為台灣出口動能強勁的主因。典型供應鏈結構頂端為最終產品的製造商,由第一層上游廠商群供應,而第一層供應商群又各有數家上游廠商,如此層層擴展成一個扇形的供應結構圖。然而,近年半導體產業的上游製造商中,因技術升級時程加速,建廠成本增加,逐漸形成數家大企業掌握先進技術、製程及資金,幾乎獨攬下游品牌廠訂單的局面。再加上部分廠商生產因疫情受抑,使上游供應來源中斷,以致扇形供應結構圖中寬廣的上游廠商急速縮減,轉變為鑽石型結構,少數上游製造廠商影響力大增。更何況當前亞洲已為全球半導體生產重心,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更完全由台灣及韓國廠商供應,且高達92%由台灣生產。以去年車用晶片大缺貨,全球車廠向台積電求救的事件即可看出,其已然變成供應鏈中少數又關鍵的鑽石尖端,而台灣相關電子代工產業亦因技術領先、勞動成本低等優勢,加上疫情控制得宜而未影響生產,得以搭上遠端需求高漲的順風車,推升台灣ICT產品出口。

不過,即使當前長鞭效應及鑽石型供應鏈結構為加強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助力,但仍須對兩個變數保有風險意識。其一,考慮長鞭效應隨著景氣循環向上或向下,會影響經濟成長的本質,若未來主要國家景氣轉弱甚至反轉,使負向長鞭效應出現時,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將承壓;其二,主要國家對倚賴少數供應商的危險已有警覺,美國總統拜登亦簽署命令啟動供應鏈變革,計畫擴張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等關鍵材料製造產能。儘管建廠、研發及產能擴張皆需要相當的時間,台灣優勢短期尚不致被追上,但考量到ICT產業為台灣經濟命脈,政府與相關業者對整體供應鏈變化應保持清楚的視野,並提早布局因應。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