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立見/數位轉型 杜絕三大失敗因子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顯而立見/數位轉型 杜絕三大失敗因子

2021-4-9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4-09 00:16經濟日報 陳顯立(凱絡媒體商務長)

行政院發表的《台灣經濟發展的利多與機會報告》指出,數位轉型將是產業成長與創新的新動能,預估2030年全球數位經濟產值達28兆美元,占全球GDP30%。其中,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預估台灣到2030年將有超過60%的GDP貢獻,來自產業數位轉型帶來的數位服務或產品。

主要三大範疇包括:1.數位部門/與數位化有關的產業,較多為硬體相關;2.型態數位商業模式/因數位科技而增生的新興數位商業模式,如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3.產業數位化——整體產業的數位化發展趨勢,如傳統製造產業、服務業、政府等。

數位轉型怎麼做才會成功呢?首先,必須了解數位轉型的內涵。眾所皆知,企業的經營是不斷的優化「成本降低」與「效率提升」,數位轉型其實就是透過數位工具分別來做這兩件事。

成本降低包含了企業自身經營成本與顧客購買的成本,同樣的,效率的提升也是分成企業的經營效率提升與顧客購買的效率提升,若能使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將會是整個商業模式的創新。

此外,這樣的創新將會為企業帶來領先地位的優勢,因此可以說,數位轉型是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如果不想在未來被淘汰,數位轉型刻不容緩,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企業爭相嘗試進行數位轉型了。

儘管目前已有無數專家、學者提出各項探討,由於各個企業的背景、資源、財力、商品不盡相同,難有一套準則適用各項情況。

麥肯錫調查報告更指出,1,732名高管僅有14%表示他們的數位轉型已見成效,而真正成功轉型的企業只有3%。

一般來說,我將這些失敗原因分為三大類:規畫心態面、錯誤期待面、組織執行面,其中的規畫心態面又分三項:

一、傲慢:部分企業經營者由於過去數十年的成功,形成思維壁壘相當穩固,加上下屬報喜不報憂的訊息包裝,使情況惡化,讓經營者對於外部世界的劇烈變化難以即時感知,容易以過去經驗的主觀判斷,在未經測試、驗證前就抱持負面的觀感,同時容易對於測試的結果以負面解讀,這是最大的阻礙。

通常需要強大的外部刺激迫使這些人開放思維採取行動,比如提出公司最近成長趨緩、業績下滑的數據,再歸因原因是缺乏數位轉型,並提出競品為何藉數位轉型搶走己方的客戶等,喚起高層面對的急迫性。

二、可測量與不可測量:並非所有具有影響力的事件或是個人都能以量化分析來測量,企業、市場當中以可測量的指標來分析,僅能描述現況,而現況則是過去的累積,至於對未來的預測則依靠質化的分析。

道理很簡單,若是從過去經驗與現在指標及可預測未來市場,那麼,諾基亞、柯達今天仍將是全球的領導企業。企業常犯的錯誤,就是將可測量的事情看的太重,卻過度輕視不可測量的事件。

三、信任與開放:請各位經營者與高階經理人多一點信任年輕人,多一點容許嘗試犯錯,一起邁向數位新時代,這是專屬於這個世代的機遇,讓我們一起抓住它。正是因為年輕人敢於犯錯,才有創新的可能。愛因斯坦曾說:「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想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就要去嘗試不一樣的方法!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