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苦民所苦 度過危機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趨勢觀察/苦民所苦 度過危機

2021-7-20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7-27 00:18經濟日報 佘通權

從去年3月新冠疫情開始,聯準會實施一連串的寬鬆政策,連續大幅降息,聯邦基準利率幾乎貼近於零。但紓困來的資金,廠商並未用於實質投資,反而投入股市、房市等資產上,造成這些資產價格泡沫化;因此單從股市表象看不出人民生活過得好不好,股票指數雖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但並不是指對「經濟有領先預測能力」,而指的是:「對市場價格有預測能力」。更何況股市是少數有錢人玩的金錢遊戲,根據彭博資訊運用「巴菲特指標」計算指出,台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已是台灣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倍,漲幅贏過標普500,上檔壓力已重。

經濟指標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其指標除了股票指數外還包括:

一、先行指標:例如失業率、製造業新接訂單變動率、採購經理人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PMI)等;二、同期指標:例如外匯存底等;三、落後指標:例如消費物價指數、個人消費支出等。

台灣出口連12紅、6月份年增35%、第2季破千億美元創新高;5月景氣燈號連續第四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整體經濟表現良好,惟因5月爆發本土疫情,全國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級,衝擊勞動市場,失業率驟升至4.11%,為蔡總統執政七年半以來最高,除失業率飆升外,5月就業人數1,139.8萬人,也較上月大幅減少12.6萬人。

其次,還有每周工時低於35小時的就業人數高達79.2萬人,比4月暴增60.3萬人,低工時表示低所得,對台灣低薪環境無疑雪上加霜。

在後疫時代商業活動多半閉鎖,商家沒有收入還要負擔員工薪資及租金,現金大量流失,被迫放無薪假或索性關門裁員,進而引發勞工失業;勞動部7月8日發布目前實施無薪假暴增至1,883家、21,133人,短短一周大增578家、7,507人,實施總家數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有無薪假統計的歷史新高,這些還未包括黑數在內;事實上,很多實施無薪假的廠商,擔心見報曝光後,當地銀行或債權人會前來關切,甚至抽頭寸,因此多數隱藏不報;其次,若疫情拖至7月底,按上述一周增加速度來推算,勢必會呈倍數增加。

想要了解人民過得好不好,一般是用痛苦指數來衡量,也就是用通膨率與失業率的加總求算,台灣失業率4.11%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2.48%,痛苦指數合計約6.5%左右;通貨膨脹及失業率愈高,民眾對於生活的痛苦感受亦會愈高,透過痛苦指數或許可以說明,台灣人民感受到痛苦的程度。喜歡把股市掛在嘴邊的領導人,往往是無法真正體會民間疾苦的。

此外,痛苦指數除了通膨與失業率兩個指標外,還包括缺水、缺電、缺疫苗、低薪、空汙及房價指數(台北市民眾不吃不喝要15年才買得起房子)等隱性痛苦,若換算「實質痛苦指數」,可能超過10%以上,可見絕大數民眾目前都在過苦日子,為政者不能只一味撒錢紓困,當苦民所苦,幫老百姓度過生存上的危機。

(作者是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