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台美迈向供应链3.0时代

整合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

【名家观点】台美迈向供应链3.0时代

2021-6-30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6-30 01:32经济日报李淳
 
最近台美之间最重要的发展,不只在TIFA会议是否召开,而是美国启动供应链重组后,台美供应链3.0时代的影响及因应。

先定义一下何谓台美供应链3.0。55年前第一个加工出口区出现,可谓台美供应链1.0时代的开始。此时美国企业及政府在与日本的电子产品竞争中节节败退,开始将生产制程移出美国,政府也给予租税诱因鼓励外移。美国先是自行在台湾投资设厂,后来逐渐放弃自制。改委托台湾厂商代工贴牌,第一代台美供应链成长迅速。 2.0时代则是90年代台商代工厂开始外移中国大陆、东南亚,同时本土代工朝向高科技领域进展;到今天为止,台美供应链基本还处在2.0时代。
 
台美供应链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历久弥新」。历经近60年发展,期间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甚至墨西哥众多竞争者的复制、追赶,台商依旧在重要供应链中维持住核心地位。除了众所周知的半导体及iPhone外,时至今日超过八成的美国笔电品牌,也都还是由台商代工生产。除此之外,从纺织到运动用品一样是Made by Taiwan。
 
经济部的调查显示,2019年时台商接单后移至海外生产的比率为53%,其中有45%是移至中国大陆;而且在海外生产再外销的比重超过七成。我们过去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发现台、日、韩、德、在大陆及东协投资生产后的出口比例,台商也都是最高。也就是说在2.0时期,台美供应链并未消退,只是代工地点改变。
 
我常开玩笑台美供应链2.0对发展经济学造成挑战,因为「先进国家产业升级、生产外移后进国家」理论上应该生生不息的循环,遇到台湾后似乎停顿下来;半导体代工反而变成先进技术,其他台商则将是生产据点迁往后进国,继续生生不息的代工。
 
台美供应链3.0时代,基本是指美国启动的十个关键供应链(半导体、先进电池、公卫、资通讯、能源、运输及国防等)检讨下,认定这些重要产品供应链因为仰赖进口加上本土产能不足而显著脆弱,更有受制于人的风险。欧盟也在今年5月提出类似的报告,更取了一个耸动的解决目标,叫做「提升战略自主性」。不止于此,美国参议院4月通过的「战略性竞争法」中,更纳入了推动降低「所有」美系供应链对中国大陆依赖的重组条款。
 
供应链关系可以只是检视产业分工、技术移转甚至利润来源的指标,但从1.0到3.0,60年来台美供应链这种超长期代工关系,意味着台美供应链绝对不是只有产业技术或商业伙伴的性质,更反映出台美双向信赖、互惠的长期利害关系。
 
夸张一点的说法,无论从合作经验、产制效率、科技进度乃至于价值互信,至少在代工抬轿领域,美国应该都不容易找到能够取代台商的伙伴。反之,台湾及台商供应者一路走来,除了生产地点改变外,其实也没有太多「选那边」的疑惑。
 
迈向台美供应链3.0,前述背景很重要。第一,因为在美国(及欧洲)的供应链自主战略,是沿着2.0的脉络检讨修正,而非跳跃式的革命。第二,台商及台湾是不少关键供应链在2.0时代的核心伙伴,有权也应该获得更多资讯。第三、非关键供应链在美中战略性竞争关系下似乎也有改组压力,一样应该让2.0时代的核心伙伴了解更多,以便协同调整布局。
 
归纳而言,战略自主性一样需要抬轿者。供应链3.0要成功,台湾及台商必须要参与,而且要高度参与。在此情况下,目前台美针对供应链3.0的对话沟通其实还不够,轿夫们还有很多疑惑、不确定。 60年「历久弥新」的供应链经验告诉我们,美欧唯有把台商及台湾当成3.0计画的核心队员,才会产出预期的结果。 (作者是中经院WTO与RTA中心副执行长)

选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