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生说法/打破框架拥抱新机会

整合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

宪生说法/打破框架拥抱新机会

2023-02-08

「我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雨伞存在好几千年了,现在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改变?」大雨滂沱中,一位鞋子湿透、雨伞还在滴水的大学同学一进门就抱怨,「科技虽然持续在进步,可是这些防雨工具除了偶尔加些方便的小功能外,完全跳不出先天限制。难道雨具从一开始就被设计出趋近完美,以致于多年来没什么长进…」

2023/02/08 00:15:53
经济日报邢宪生(资深企管顧问)
 
「我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雨伞存在好几千年了,现在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改变?」大雨滂沱中,一位鞋子湿透、雨伞还在滴水的大学同学一进门就抱怨,「科技虽然持续在进步,可是这些防雨工具除了偶尔加些方便的小功能外,完全跳不出先天限制。难道雨具从一开始就被设计出趋近完美,以致于多年来没什么长进…」
 
「这还算好的了,即使有许多设计一开始就存在着问题,现在也还是一直被使用。」另一位同学表示,「像火车的标准轨宽度听说是由罗马帝国时代的两个马屁股给订出来的,大家现在还是不愿换成较舒服且可跑得更快的宽轨规格。若不是贾伯斯提出了打破框架的触控想法,我们现在可能还被限制在那字母排列一点都没有意义的键盘,费事地给手机及电脑输入资讯呢!」
 
为了测试框架限制对年轻人的影响,我在大学授课中,刻意安排一个学生们必须在限时内的要求——改变自己外表装束的活动。
 
当我要求改变三~五项时,大家都能轻松地应付,可是一旦超过七个项目,学生们就觉得太难,最终纷纷放弃。细究原委,原来学生们直觉认为自己身上可变化的东西太少,却忽略借用外物来改变的方式,让既定的认知,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与行动。
 
其实,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描述无论合理与否,我们会依已有的资料来做未来的决定) ,就是一个言行被既有框架给限制的现象。
 
我们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会因为既有的习惯,而订出各式的SOP或固定言行模式,并会用已知的事实解释各种从未遭遇的情境。
 
此外,我们也会因自己或他人以前的成功或失败经验,限制自己未来可选择的项目,也会因提出者的身分背景及对其好恶或印象,决定是否要接受他们的建议。
 
虽然这种捷思行为(heuristics,一种依照个人的经验法则,进行人事物判断的思考捷径)会减少我们大脑运作时的资源耗损,加快决策速度,但先入为主的直觉式反应,绝对有可能限制了不同面向的思考。
 
好比一提到重训,大家就认为那是年轻人练大肌肉的活动,却忽略它其实可以减少年长者失智及筋骨受伤的风险。
 
谈到咖啡,大家马上就想到它只是休闲与提神却可能会伤身的饮料,对于咖啡滋味能洞察饮者内心的感受,并且可改善个人身心状态的可能性就嗤之以鼻!
 
自COVID-19疫情的流行,大国之间的影响力博奕,以及因战争衍生的能源及供应链危机,当下及未来的大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产生了本质上的改变。面对一个全新的情境(有人称之为觉知世代,era of awareness),如果我们还抱持希望能回复到疫情爆发前好日子的想法,就是被自己的僵固认知给限制住。
 
基于量子力学强调的意识决定客观的存在,其中的观察者效应(observer's effect)又凸显了「许多限制多半来自我们僵固的思维」,因此,如何适应这个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是无限、一切都不确定的新时代,其实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这就意味着,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倘若我们愿意放下既有的认知与包袱,勇敢拥抱新世界及新机会,自己发展的天空就没有高度上的限制。否则,来自个人内在意识的限制将让我们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最终被新处境给淘汰了。

选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