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訊息
古書今贏/辨明真相 理性決策
2021-06-09 00:02經濟日報 劉順杰(易群企管資深顧問)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藪中》,被改編成電影《羅生門》聲名大噪,關係人各自表述,讓聽者愈聽愈糊塗。
閱讀更多管理前哨站/由上向下設定目標
2021-06-09 00:02經濟日報 林隆儀(文化大學行銷所、廣告學系兼任副教授) 目標如何設定?這是一個嚴肅而有趣的課題。組織各階層的層級不同,所設定的目標也各不相同,可大略區分為策略性目標、戰術性目標、功能性目標。不同層級如何設定目標,言人人殊,實際作法也相當分歧,值得管理人員省思。組織的目標設定,通常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由下往上設定(Bottom Up),第二種為由上向下設定(Top Down)。
閱讀更多紓困4.0 新增六行業適用
2021-06-04 05:06經濟日報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 行政院昨(3)日正式推出紓困4.0,其中事業紓困新增項目包括商業服務等六大行業,凡營業額減少五成以上者,直接依員工數給予每名員工4萬元的一次性營運補貼;但若因配合防疫政策停業而給薪不到基本工資者,則依僱用員工數給予每名1萬元一次性停業補貼。
閱讀更多拜會蔡總統 工商團體求疫苗
2021-06-04 05:06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八大工商團體昨(3)日前往蔡英文總統官邸拜會蔡總統,籲請政府盡速進口疫苗,並協助有意願進口疫苗的團體及企業,縮短申請及審查流程,以順利取得國外疫苗。工商團體表態,願意出資購買250萬劑疫苗,除了讓第一線醫護警消優先施打,也將產業員工列為優先施打對象。
閱讀更多顯而立見/逆向思考 催動轉型契機
2021-06-04 00:15經濟日報 陳顯立(凱絡媒體商務長) 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蒙格常講一句話:「反過來想,總是要反過來想。」(Invert, always invert)
閱讀更多行銷線上/客戶反對意見 兩階段處理
2021-06-04 00:15經濟日報 謝克群(壽險公司保險顧問) 「反對」是所有業務員都會碰到的問題,撇除對方想要跟我們唱反調的狀況,其實,絕大部分是因為客戶心中真的有疑慮或不滿意,才會提出反對問題。這時若能妥善處理,不只可以完成一筆交易,還可能收穫客戶的長期信任,可說是一件很值得學習的事。
閱讀更多工業、製造業生產 連15紅
2021-05-25 04:18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昨(24)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及製造業生產指數。4月工業生產指數122.80,年增13.62%;製造業生產指數124.78,年增14.24%;兩指數均創歷年同月新高及連15紅。統計處表示,即使5月疫情加劇,製造業仍樂觀看待5月有機會正成長,預估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年增14.4%至17.8%。(延伸閱讀: 製造業生產指數連15紅 5月「疫下」持續看漲)
閱讀更多金融座談巡迴系列/資本市場創新 打造四特色
2021-05-25 02:07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年輕人勇於「錢進」股市,帶動股市出現結構改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要打造具有多元、創新、永續、包容四大特色的資本市場,建構友善年輕族群的投資環境,同時增進年輕人理財及投資風險觀念。
閱讀更多首批退稅…網路申報優先
2021-05-25 01:27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因應國內疫情,今年綜所稅申報時程延長,退稅時程認定也因應變化,北區國稅局表示,凡是5月1日到6月30日期間內,以網路報稅或完成稅額試算確認者,都可以在今年7月30日拿到首批退稅;用其他方式申報的話,就要等到10月29日,才能拿到第二批退稅。
閱讀更多行銷線上/數位轉型兩大迷思
2021-05-25 00:08經濟日報 王如沛(知名數位行銷顧問) 前陣子到台南演講企業的數位轉型,我的看法是:企業隨時都有可能需要轉型,差別在於:是遇到困境不得已而轉型,還是因預測到未來而想要超前部署而轉型,而在這過程中會大量依賴數位工具,因此,最後的重點仍在轉型。
閱讀更多智慧經營/辛耘執行長許明棋 把經驗當成資產
2021-05-25 00:08 經濟日報 李孟珊 2020年至今,半導體產業鏈需求火熱持續,再生晶圓暨半導體設備廠辛耘(3583)身為產業鏈的一環,看好市況,今、明年同步啟動擴產及建廠計畫,目標成為全球12吋再生晶圓最大廠商,且今年會是歷年來營運最好的一年。
閱讀更多景氣燈號 有望連三紅
2021-05-23 01:01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國發會27日發布4月景氣對策信號,因出口暢旺,且4月尚未爆發嚴重疫情,民間消費活絡,預計景氣對策將續亮代表景氣熱絡「紅燈」,為連續第三個月亮出紅燈。惟疫情發展是最大變數,國內疫情升溫,目前仍看不到高峰,恐將打亂上半年景氣回升步伐。
閱讀更多製造業防疫 經長兩指示
2021-05-23 01:18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面對本土嚴峻疫情,經濟部長王美花昨(22)日鼓勵製造業,防疫期間盡可能安排半數人力在家上班,核心業務部分減少勞工出勤,可與勞工協商,並分流、分艙讓人力做到最好配置。
閱讀更多紓困條例 立院拚月底三讀
2021-05-22 03:02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眾所矚目的紓困條例,昨(21)日於立法院逕付二讀,財政部表示,未來若紓困施行期間延長,包括企業防疫假薪資加倍減除、政府紓困補助免稅等二項措施,也會一併展延;另外,諸如各項租稅的延繳、分期措施等,施行期間也有望跟著展延,這部分仍要視立法進度、未來本土疫情發展而定。
閱讀更多桃園水情惡化 工業大戶減供
2021-05-22 02:42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水情持續惡化,石門水庫蓄水率快跌破一成,昨(21)日僅剩下10.4%,桃園市、新北市林口區水情燈號也自昨日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且每月1,000度以上工業用水戶節水13%,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及水療業者減量20%。
閱讀更多台電:未來五天供電吃緊
2021-05-24 00:59經濟日報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 在家防疫用電需求提高、製造業接單量增、機組歲修等因素,導致近日用電吃緊。台電昨(23)日原預估備轉容量約9.17%,呈「供電吃緊」黃燈,但因大林1號機跳機,加上連日高溫,昨天尖峰用電出現在晚間7時13分的3,211萬瓩,備轉容量率降至6.99%。
閱讀更多經濟選書/一年做三個好決策
2021-05-24 00:17經濟日報 傑夫.貝佐斯 我早上喜歡慢條斯理地晃來晃去。我起床起得很早,早早就上床睡覺。我喜歡閱讀報紙,我喜歡喝咖啡,我喜歡在孩子們上學前和他們一起吃早餐。所以,晃來晃去的那段時光,對我來說很重要。那就是我把第一場會議設在10點的原因。我喜歡在吃午餐前開動腦筋的高智商會議。
閱讀更多連14紅!4月外銷訂單金額549.3億美元
2021-05-20 16:13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即時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外銷訂單金額為549.3億美元,年增42.6%,已連14紅。
閱讀更多痛切檢討能源轉型政策
2021-05-21 04:21經濟日報 社論 台電5月13日因興達電廠兩個機組跳脫,造成部分地區停電,從蔡總統、蘇院長、經濟部長王美花到台電董事長都再三強調「不是缺電」,而是電網問題及員工疏失造成;未料17日興達電廠再度出包,換成1號機組先故障,加上用電需求持續攀升,水力發電又無法發揮,為維持電力供需平衡,又緊急啟動限電停電,這次文武百官除了道歉之外,都不再否認缺電,台電解釋是機組歲修無法歸隊,用電創新高,導致供電不足,終於承認「缺電」。
閱讀更多